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首批迁徙候鸟
连日来,随着天气渐暖,大批珍惜候鸟在向北迁徙途中陆续来到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补给休息,湿地湖泊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春色。
“集群”归来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
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甸湿地,上千只候鸟在湖面或芦苇荡中,时而觅食嬉戏,时而闲庭信步,时而展翅飞翔,湿地美景中点缀大自然的“精灵”,如诗如画般的自然画卷美不胜收。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
近年来,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科右中旗旗委、旗政府的支持下,认真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目前,湿地面积达到18000公顷,水域面积4000公顷。
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监测迁徙中的候鸟。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于有忠说:“近几年,我们编制了《科尔沁保护区湿地修复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湿地修复工作,同时加大管护力度,通过视频监控、人工巡逻等多种方式,对野生动物湿地进行管理。同时向社会广泛宣传湿地的意义、功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定期对野生动物迁徙季进行野外监测。一系列的举措,使更多的野生动物相继来到科尔沁这片湿地进行栖息活动。”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准备在保护区筑巢繁殖。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春季迁徙水鸟监测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小天鹅、灰鹤以及10多种雁鸭类候鸟陆续归来。尤其是中断20余年未在保护区内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也准备在保护区内安营扎寨、筑巢繁殖。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展翅飞翔。
“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安置了十几个人工巢,目前我们发现一对白鹳已经在巢上筑巢,说明人工辅助的手段很重要,会有更多的白鹳在科尔沁筑巢繁殖,恢复往日景象。”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于有忠介绍道。
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