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传统英雄史诗,在蒙古族民间称“蟒古斯的故事”,也有称“陶力”的。共有18部,故称“科尔沁十八部蟒古斯因·乌力格尔”。最长的故事有100万字,最短的也有5万字。一般都分成开端、展示、收尾三个部分。它是一种已经形成独立风格的诗歌语言,属民间口头韵文体裁,具有和谐、流畅等特质。
“蟒古斯的故事”覆盖松辽平原两端,大致包括现在兴安盟、通辽市以及赤峰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广大地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位于“蟒古斯的故事”分布中心区域。
科尔沁传统英雄史诗源于远古时期的英雄传说、吟诵古代意义的诗歌祝赞等,历经了传说史诗、纯正史诗、胡尔史诗三个发展阶段。“胡尔奇”(民间说书艺人)编的“蟒古斯(魔鬼)的故事”,属于后期发展的一种变体,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风味,实际上是一种地方史诗。科尔沁传统英雄史诗早期形式只不过是民间故事传说而已,当它被艺人表演时已具有了音乐性。第一阶段,只说不唱;第二阶段,似说似唱;第三阶段,只唱不说。目前,它处于只唱不说阶段。
“蟒古斯的故事”兼收并蓄了多种蒙古族民间艺术的优长之处,因而在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表现方式的直观性、观众群体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蟒古斯的故事”是蒙古族价值观的重大体现,因而在继承和弘扬草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